精益生产咨询导师分享:现场管理的改善要点
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开展精益咨询杜绝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即实现精益战略的现场管理,其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生产计划控制,实行看板管理。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有预见性,生产计划目标的分解要具体、科学,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减少生产单位更改设备工艺参数的次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生产现场组织中利用看板管理来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看板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视觉信号为基础手段,以公开化为基础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到,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管理人应将生产计划、订单状况、每日生产状况、异常状况以看板的形式告之于每个生产者,让大家都参与到管理中来。在生产线的适当位置悬挂各时段产量看板,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班组长填写制令投入产出,来指导生产单位的生产。
2、对操作进行工效学分析,加强员工培训力度,规范员工操作。
无效劳动不但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劳动效率,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操作进行工效学分析,就是通过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分解,剔除操作过程中不合理的多余动作,找出操作规范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通过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定置管理,提高运转效率。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从根本上杜绝搬运和无效动作的浪费。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定置管理要首先解决人与物的有效结合问题,这就必须对人、物结合状态进行分析。定置管理的结果,就是对各种场地进行科学、合理定置的统筹安排,最终完成定置图设计和信息媒介物设计。
4、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降低不合格品率。
现场管理必须严格控制在制品的质量,以保证合理的产品合格率。不合格品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却不能在市场上销售。而且处理不合格品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质量控制是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要合理分解产品质量指标,明确各个生产工序的质量责任,通过各个工序质量指标的完成确保产成品的产品质量。
强调品质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品质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其次,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各个工序要求做到:不制造出不良品、不流入后工序。再次,对于质量控制中的突发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不断地对现场人员进行质量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在管理上能掌握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
5、建立绩效奖惩与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在现场管理中,一线主管发挥着基础监督、激励、绩效反馈及培训等重要职能。做好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反馈,及时与绩效不好的员工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制定提高其绩效的方法措施,将业绩考核(以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常规考核(以日常行为规范与流程执行作为考核标准)均作为绩效奖惩与薪酬的依据。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实现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生产效率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现场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搞好现场管理必须从企业各个方面入手,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深入挖掘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的各种浪费,实现精益的现场管理,才能提升品质,降低不良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才能实现高效、低耗、高质量的生产。
精益生产咨询培训专家分享:如何检查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所有的企业都在做生产计划,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这是最最简单的事情,但请您想想是不是也存在下面的现象呢!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性的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一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用,徒具形式。
5、对销售预测不准或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针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空留余地,生产计划的机动性不强,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紧急订单一多,生产计划的执行就成了泡影。
6、计划、生产及物料进度协调不强,影响交货期,降低公司声誉。
7、生产经常紊乱,品质跟着失控,造成经常性的返工,经常返工又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恶性循环。
如果上述现象在您的公司或者您服务的公司存在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您的生产计划不是很合理,或者缺乏科学性,我们不能强调说这边的企业都是这样,也不能说这个是由于我们长三角的供应链不是很充足造成的,既然我们都知道我们这边是这种情况,那么我们排生产计划就要依据我们这边企业的特点,我们没有珠三角企业的优势,那我们就要建立一种能快速反应适合我们自身的生产计划,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要对生产计划很敏感,对异常处理要及时,那么这个前提就是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很全面的检查。
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是指企业为了解计划任务的落实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分析工作,它是企业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是通过计划的检查,及时了解计划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偏差,找出造成这些偏差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精益生产咨询培训专家总结,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方式:
1、按方式分类:运用统计或生产报表进行检查、听取汇报、深入现场等方式。
2、按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分类:普遍检查和专项检查。
3、按检查的时间分类: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查计划执行情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要有标准。最重要的一类标准是计划指标,包括层层分解的小指标,同时把检查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2、检查工作应上下结合。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检查,也要发挥群众对计划的监督作用,有自下而上的检查。
3、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时,要善于总结新经验,推广新经验,帮助被检查的部门解决各种问题。
4、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使各种检查方法制度化、规范化。
5、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各个过程。这是由于计划的编制不可能完全预见客观经济发展过程的种种变化。
通常说销售一个企业的龙头,那么生产计划就是一个企业的命脉,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是销售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影响企业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有生产计划,还要有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更需要对检查后计划的异常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生产计划能按照预期完成。